第551节
??上蹿下跳的,十分惹人厌烦。后来东昌侯原配夫人过世,老身没想到那个女人竟然会被扶正,真是气死老身了。希望这一次陛下能够拨乱反正,将那个女人打回原形。”
??宋安然说道:“现在朝中都盯着东昌侯倒卖军粮一事、等东昌侯的案子有了结果,东昌侯府的家事也该尘埃落定。”
??颜老太太对宋安然说道:“这方面的事情,你多留意留意。有了消息,记得告诉老身一声。”
??“孙媳妇遵命。”
??宋安然辞了颜老太太,出了上房,先去议事堂忙碌。
??二少奶奶离京,颜琴出嫁,帮宋安然协理内务的人一下子就少了两个。好在别的人基本上都能独当一面。
??忙忙碌碌一天就过去了。
??东昌侯府的事情还没有一个结论,西北的局势则越演越烈。
??容玉率领他的亲卫,在西北地界上搅风搅雨,搅乱了人心,也让西北的文臣武将个个如临大敌。
??不是西北的官员无能,而是容玉这人太凶残。容玉这个人就是个十成十的变态,为了达到目的,无所不用其极。除了不对平民百姓动手外,别的人就没他不敢动的,这世上的坏事也没他不敢做的。
??容玉在西北点燃了一把火,这把火将元康帝给烧痛了,同时也彻底将元康帝的怒火烧了起来。
??元康帝命令自己的心腹,赶紧收拢西北的军权,狠狠打击这帮无法无天的马匪。
??按理这位心腹大人,有了元康帝的支持,事情应该很顺利的。奈何心腹大人去的地方是西北,西北自古以来就是个坑,还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坑。
??心腹大人到了西北,就陷入了这个巨坑里面爬不起来了。元康帝命他尽快收拢兵权。事情看起来很简单,但是做起来,心腹大人只有一个感慨难难难,除非将西北军队的军官,从上到下全换个遍,那事情就简单了。
??当然这是不现实的。真要将军官从上到下换个遍,军队肯定会哗变,说不定还会有人铤而走险造反。
??而且就算顺利换下军官,可是这样一来,将不知兵,兵不知将,军队的战斗力将无限下滑,最后变成一股只会祸害老百姓的残兵。
??元康帝让心腹大人来收拢兵权,前提就是要保证军队的战斗力,保证军营不会哗变,保证不会有人起兵造反。如此一来,心腹大人想要收拢兵权的计划,将变得遥遥无期。
??眼看西北局势乱了,心腹大人的工作还没有进展,这让皇宫里的元康帝气的火冒三丈。
??加上东昌侯倒卖军粮一案,对西北的局势也产生了影响。
??眼看着西北局势一天天糜烂下去,元康帝恨不得提剑杀人。
??思来想去,还是先将西北局势稳住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想要稳定西北局势,就得让吴国公上朝,让吴国公给西北那些将领释放信号。
??元康帝也是一个干脆的人,既然局势如此,那就没什么可犹豫的。当即下旨,命吴国公进宫。
??吴国公进宫,元康帝屏退左右,同吴国公进行了一场长谈。君臣二人相谈甚欢,最后元康帝还留吴国公在宫里面用饭。
??元康帝释放出来的信号太强劲了,但凡有脑子的人都看得出元康帝这是打算继续重用吴国公。至于心腹大人接收西北军权的事情,自然是不了了之。
??因为吴国公出面,西北的局势渐渐稳定下来。那帮来去如风的马匪,也没讨到多少好处,最后灰溜溜地退到山里面躲了起来。
??西北局势一稳,元康帝龙心大悦。还在早朝上夸了吴国公一通,说吴国公是肱骨重臣。
??吴国公自然谦虚了几句。
??吴国公府的危机就此解决,当然这只是暂时的。元康帝收拢兵权的心一日不死,四大国公府就没有安生日子过。这是一场利益之争,只有死亡才能结束这场争斗。所以没有人敢放松。
??吴国公同样不敢放松。元康帝只是迫于压力,才会重新重用他。这不代表元康帝会永远重用他。
??最最关键的一点,吴国公府后继无人。容玉诈死,没办法出现在人前,更没可能继续在朝堂上混。没了容玉,吴国公府的势力该由谁来继承?
??吴国公叹气,将自家的子侄挨个数了一遍,全都资质平平,没有一个顶用的。贸然提拔一两个上来,落到元康帝手上,只怕不到一个回合就会败下阵来。
??吴国公惆怅啊。容家最出色的继承人变成了马匪,一辈子都要隐姓埋名,这种悲痛,难以言说。这是要断绝容家的根啊。
??吴国公心里头也怪容玉这混账小子,整天不干人事。只要他稍微收敛一点,别那么乱来,也不至于混到隐姓埋名的地步。
??要是容玉在面前,吴国公真要提刀砍了那个不孝子。
??吴国公很愁,愁得头发都白了。
??东昌侯更愁,头发不仅白了,还一把一把的往下掉,都快变成秃子了。
??东昌侯知道有人在背后算计他。这么大的阵仗,要说没人算计,东昌侯除非是三岁小孩的智商。
??只是说到谁在背后算计他,东昌侯就有点拿不准了。一开始,他认为是宋子期,也有可能是晋国公府。可是后来一看,情势不对啊。以前的死对头全都钻了出来,个个都在落井下石,恨不得将他打入十八层地狱。
??反观晋国公府,还曾替他遮掩过私下通敌的罪名。
??至于宋子期,一直就没见他说过话。连朝中公认的,某个身为宋子期的狗腿子的人,也始终没有跳出来。
??这么一看,之前的猜测就有点不靠谱。
??东昌侯满脑子糊涂。他哪里知道,颜宓为了东昌侯府的爵位才会出手帮忙掩饰私通外敌的罪名。
??至于宋子期,腹黑,无耻,偏偏又爱惜羽毛。所以就没让同他走得近的那些官员跳出来针对东昌侯。宋子期私下里发动的官员,都是能从东昌侯这件案子里得到好处的人。表面看来,这些人同宋子期都没多少来往。
??说白了,东昌侯对文官那一套还是不太熟悉。
??东昌侯如果是文官,或者身边有个熟悉文官系统的谋士,就能知道他所遭遇的一切,全都是宋子期宋大人算计的。
??奈何,东昌侯既不熟悉文官那一套,又同文官没来往。而且文官也厌恶他。所以东昌侯就得不到准确的消息,只能气的跳脚。
??要不是案子在身,东昌侯都已经将文家二房除名了。
??东昌侯就是这么厌恶文伯广,即便文伯广是他的亲儿子。这里面究竟有什么原因,或许只有东昌侯自己才清楚。
??朝堂上因为东昌侯的案子变得乱糟糟的。都察院的人,每天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兴奋。勋贵武将们,一边唾弃东昌侯这个老匹夫,一边还要使劲保住东昌侯府的爵位。
??文官同武将拉锯了一个多月,等到时间进入腊月的时候,事情终于有了结果。
??宋安然说道:“现在朝中都盯着东昌侯倒卖军粮一事、等东昌侯的案子有了结果,东昌侯府的家事也该尘埃落定。”
??颜老太太对宋安然说道:“这方面的事情,你多留意留意。有了消息,记得告诉老身一声。”
??“孙媳妇遵命。”
??宋安然辞了颜老太太,出了上房,先去议事堂忙碌。
??二少奶奶离京,颜琴出嫁,帮宋安然协理内务的人一下子就少了两个。好在别的人基本上都能独当一面。
??忙忙碌碌一天就过去了。
??东昌侯府的事情还没有一个结论,西北的局势则越演越烈。
??容玉率领他的亲卫,在西北地界上搅风搅雨,搅乱了人心,也让西北的文臣武将个个如临大敌。
??不是西北的官员无能,而是容玉这人太凶残。容玉这个人就是个十成十的变态,为了达到目的,无所不用其极。除了不对平民百姓动手外,别的人就没他不敢动的,这世上的坏事也没他不敢做的。
??容玉在西北点燃了一把火,这把火将元康帝给烧痛了,同时也彻底将元康帝的怒火烧了起来。
??元康帝命令自己的心腹,赶紧收拢西北的军权,狠狠打击这帮无法无天的马匪。
??按理这位心腹大人,有了元康帝的支持,事情应该很顺利的。奈何心腹大人去的地方是西北,西北自古以来就是个坑,还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坑。
??心腹大人到了西北,就陷入了这个巨坑里面爬不起来了。元康帝命他尽快收拢兵权。事情看起来很简单,但是做起来,心腹大人只有一个感慨难难难,除非将西北军队的军官,从上到下全换个遍,那事情就简单了。
??当然这是不现实的。真要将军官从上到下换个遍,军队肯定会哗变,说不定还会有人铤而走险造反。
??而且就算顺利换下军官,可是这样一来,将不知兵,兵不知将,军队的战斗力将无限下滑,最后变成一股只会祸害老百姓的残兵。
??元康帝让心腹大人来收拢兵权,前提就是要保证军队的战斗力,保证军营不会哗变,保证不会有人起兵造反。如此一来,心腹大人想要收拢兵权的计划,将变得遥遥无期。
??眼看西北局势乱了,心腹大人的工作还没有进展,这让皇宫里的元康帝气的火冒三丈。
??加上东昌侯倒卖军粮一案,对西北的局势也产生了影响。
??眼看着西北局势一天天糜烂下去,元康帝恨不得提剑杀人。
??思来想去,还是先将西北局势稳住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想要稳定西北局势,就得让吴国公上朝,让吴国公给西北那些将领释放信号。
??元康帝也是一个干脆的人,既然局势如此,那就没什么可犹豫的。当即下旨,命吴国公进宫。
??吴国公进宫,元康帝屏退左右,同吴国公进行了一场长谈。君臣二人相谈甚欢,最后元康帝还留吴国公在宫里面用饭。
??元康帝释放出来的信号太强劲了,但凡有脑子的人都看得出元康帝这是打算继续重用吴国公。至于心腹大人接收西北军权的事情,自然是不了了之。
??因为吴国公出面,西北的局势渐渐稳定下来。那帮来去如风的马匪,也没讨到多少好处,最后灰溜溜地退到山里面躲了起来。
??西北局势一稳,元康帝龙心大悦。还在早朝上夸了吴国公一通,说吴国公是肱骨重臣。
??吴国公自然谦虚了几句。
??吴国公府的危机就此解决,当然这只是暂时的。元康帝收拢兵权的心一日不死,四大国公府就没有安生日子过。这是一场利益之争,只有死亡才能结束这场争斗。所以没有人敢放松。
??吴国公同样不敢放松。元康帝只是迫于压力,才会重新重用他。这不代表元康帝会永远重用他。
??最最关键的一点,吴国公府后继无人。容玉诈死,没办法出现在人前,更没可能继续在朝堂上混。没了容玉,吴国公府的势力该由谁来继承?
??吴国公叹气,将自家的子侄挨个数了一遍,全都资质平平,没有一个顶用的。贸然提拔一两个上来,落到元康帝手上,只怕不到一个回合就会败下阵来。
??吴国公惆怅啊。容家最出色的继承人变成了马匪,一辈子都要隐姓埋名,这种悲痛,难以言说。这是要断绝容家的根啊。
??吴国公心里头也怪容玉这混账小子,整天不干人事。只要他稍微收敛一点,别那么乱来,也不至于混到隐姓埋名的地步。
??要是容玉在面前,吴国公真要提刀砍了那个不孝子。
??吴国公很愁,愁得头发都白了。
??东昌侯更愁,头发不仅白了,还一把一把的往下掉,都快变成秃子了。
??东昌侯知道有人在背后算计他。这么大的阵仗,要说没人算计,东昌侯除非是三岁小孩的智商。
??只是说到谁在背后算计他,东昌侯就有点拿不准了。一开始,他认为是宋子期,也有可能是晋国公府。可是后来一看,情势不对啊。以前的死对头全都钻了出来,个个都在落井下石,恨不得将他打入十八层地狱。
??反观晋国公府,还曾替他遮掩过私下通敌的罪名。
??至于宋子期,一直就没见他说过话。连朝中公认的,某个身为宋子期的狗腿子的人,也始终没有跳出来。
??这么一看,之前的猜测就有点不靠谱。
??东昌侯满脑子糊涂。他哪里知道,颜宓为了东昌侯府的爵位才会出手帮忙掩饰私通外敌的罪名。
??至于宋子期,腹黑,无耻,偏偏又爱惜羽毛。所以就没让同他走得近的那些官员跳出来针对东昌侯。宋子期私下里发动的官员,都是能从东昌侯这件案子里得到好处的人。表面看来,这些人同宋子期都没多少来往。
??说白了,东昌侯对文官那一套还是不太熟悉。
??东昌侯如果是文官,或者身边有个熟悉文官系统的谋士,就能知道他所遭遇的一切,全都是宋子期宋大人算计的。
??奈何,东昌侯既不熟悉文官那一套,又同文官没来往。而且文官也厌恶他。所以东昌侯就得不到准确的消息,只能气的跳脚。
??要不是案子在身,东昌侯都已经将文家二房除名了。
??东昌侯就是这么厌恶文伯广,即便文伯广是他的亲儿子。这里面究竟有什么原因,或许只有东昌侯自己才清楚。
??朝堂上因为东昌侯的案子变得乱糟糟的。都察院的人,每天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兴奋。勋贵武将们,一边唾弃东昌侯这个老匹夫,一边还要使劲保住东昌侯府的爵位。
??文官同武将拉锯了一个多月,等到时间进入腊月的时候,事情终于有了结果。